一、 概述
1. 规划期限
规划年限为2015-2020年。近期规划2015-2020年,远期规划展望2020-2030年。
2. 规划范围
中心城区面积约21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
3. 地位和作用
本规划是指导城市夜间景观建设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规划,是城市照明建设和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编制下一层次详细规划设计和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应服从规划管理,执行国家的相关规定。
二、 指导思想
1. 统筹规划
以《吉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20年)》、绿色照明示范城市评价要求等为依据,与其他专项规划协调,与上下层规划相衔接,指导下一级分区规划。
2. 城市特色
吸取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应用先进技术的同时,挖掘城市文化内涵,结合空间结构特点,围绕打造旅游文化名城、新型产业基地、生态宜居城市的新目标,建设现代化高水准城市夜景。
3. 以人为本
从基本需求出发,完善夜间道路照明。
4. 环保节能
坚持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控制与发展的关系。
5. 可实施性
建立完整清晰的便于实施管理的控制依据,近期和远期规划目标相结合,规划保持一定弹性,满足高速发展阶段的照明管理需要。同时,为下一步详细规划提供依据。
三、发展目标
1. 民生保障
关注市民生活,提升市民夜间出行的环境品质;发展智慧照明,提高城市照明的环保节能水平。
2. 景观格局
进行中心城区城市照明区域划分,协调功能组团照明定位,构建示范性区域中心城,加强重大建设项目选址管理。
3. 特色景观
服务于城市大事件需要,提升新型产业基地、旅游文化名城、生态宜居城市的第一印象;增加城市照明附加值,促动旅游经济发展;优先发展吉林大街、松花江两岸(中心城区内)等城市照明。
四、 控制指标
为实现城市照明资源的合理配置,对规划范围内的一般载体,提出亮度、动态、光色三个控制指标,通过落实所在地块获取控制要求。
表4-1 控制指标体系建立
等级划分 |
控制要点 |
技术指标 |
照明分区:单体照明价值 |
亮(照)度 |
特技、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照明 |
动态 |
静态、缓慢动态、动态不限 |
|
光色 |
暖色光、中间色光、特殊色光、禁止彩光、局部彩光、光色不限 |
五、民生保障
1. 道路照明规划
1) 道路照明等级
根据城市道路功能属性特点、周围环境、交通状况、参照《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和《吉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20年)》,结合城市空间形态、道路功能和环境特点、城市性质定位、以及城市景观风貌格局规划,道路照明等级分成四个等级,一级照明、二级照明、三级照明和四级照明。
A. 一级照明:高速公路、公路、快速路以及提级后的主干路(景观价值高、人流量大),路面亮度不低于2.0cd/㎡。
B. 二级照明:主干路,路面亮度不低于1.5cd/㎡。
C. 三级照明:次干路,路面亮度不低于1.0cd/㎡。
D. 四级照明:支路,路面亮度不低于0.75cd/㎡。
见表5—1吉林市中心城区道路照明等级、图集5-1吉林市中心城区城市照明专项规划——道路照明等级规划图。
2) 道路照明光色规划
依据城市照明空间格局和景观风貌分区确定道路光色基底,将道路照明光色划分为三类:中性白光4200K、暖白光3300K、暖黄光2700K。
见图集5-2吉林市中心城区城市照明专项规划——道路照明光色规划图。
3) 道路照明灯具风格规划
根据道路性质及所处风貌分区,以彰显吉林文化特色为原则,将路灯形式划分为五个风格系列。简约型、产业型、古典型、迎宾型、滨水型。
见图集5-3吉林市中心城区城市照明专项规划——道路照明灯具风格规划图。
2、技能创新
1) 加强规划管理,量化控制指标
照明建设严格按城市照明规划实施,保证功能照明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景观照明的范围和规模,对各类照明区域内不同性质的建构筑物和开放空间明确光污染及能耗控制指标要求,加强设计方案的论证和审查。
表5-2 吉林市中心城区城市照明光污染控制分区
2) 推进高效照明节能产品的应用
大力推广采用新产品、新技术和智能化控制系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理性选择。
中心城区以外区域,对确实需要建设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新兴能源)供电系统的项目建议逐步展开试点,不适宜大面积铺开建设。
3.智慧综合
1) 搭建智慧公共照明管理平台
依托智能化信息技术加强道路照明和景观照明的科学统一集中管理,建立“分日、分时段、分模式”的景观照明控制,实现照明模式的分区规划和分级管理,降低运行费用及能源消耗。
2) 智能路灯管理系统
A. 单灯监控系统。基于单灯控制的智能路灯管理系统将城市中的每一盏路灯通过物联网技术及信息传感技术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集中、远程、智能的控制与管理,以实现按需照明和精细化管理的目的。
B. 智能灯杆。智能路灯杆利用道路照明均匀布设于城市空间的优势,完成信息感知网布点。智能路灯杆除具备传统的照明功能外,还可以附加专业数据采集,兼备智慧照明、视频联网监控、智能广播、应急求助、智能感知、信息交互、无线城市、绿色能源八大功能,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六、景观格局
1、照明区划
1) 布局目的
积极应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快速发展,合理配置城市照明资源,明确区域照明发展重点,体现城市风貌,强化吉林市中心城区城市照明空间层次。
2) 布局策略
A. 通过主体光色和彩光比例不同,体现文化山水风貌区、产业风貌区和城市风貌区的特色风貌格局。
B. 打破单一中心格局,多中心均衡发展。
C. 提高夜间使用活跃度较高用地的照明等级。
2、控制策略
见图集6-1吉林市中心城区城市照明区域划分规划图。
3、景观构架
通过对景观照明载体的选择与综合分析,结合城市特色与发展目标,确立由1轴、1带、3中心、6组团、10路径、57地标、28节点”构成吉林市中心城区城市景观照明架构。
见图集6-2吉林市中心城区城市照明专项规划——景观照明架构规划图。
最终形成“区域北白南暖,中心均衡分布,主轴清晰亮显”的城市照明格局。
见图集6-3吉林市中心城区城市照明空间格局规划图。
七、 特色景观
1) 规划范围:吉林大街,南起通潭大路,北至松江南路。
2) 照明策略:根据道路两侧用地性质、建筑使用功能,划分主题段落。分三段打造吉林大街夜间景观,通潭大路至解放路为商业段,解放路至恒山路为文体段,恒山路至松江南路为高校段。
见图集7-1吉林市中心城区城市照明专项规划——商业中心节点照明效果图。
2、山水宜居
1) 规划范围:松花江两岸及向城市空间内部扩展100米内的建筑物和开放空间。
2) 照明策略:
见图集7-2 吉林市中心城区城市照明专项规划——蓝色产业段照明等级示意图、图集7-3 吉林市中心城区城市照明专项规划——原真生态段照明等级示意图、图集7-4吉林市中心城区城市照明专项规划——诗意吉林段照明等级示意图。
3. 重要节点
选择滨江沿岸视看位置好、人群密集度高且界面连续的节点做文化形象展示。
1) 形象名片
世纪广场至东山体育文化公园段对岸的世贸广场节点做3D媒体立面。结合建筑立面自身的横向结构,均匀布置LED灯具,通过集中控制展现浪漫雾凇、冰雪激情等有吉林文化特色的场景画面。
见图集7-5吉林市中心城区城市照明专项规划——形象名片(媒体立面)效果图。
2) 激光水幕
市政府广场前的挑台型广场为最佳观看点,在松花江南岸江南公园附近设置激光水幕,水面投影吉林文化图案,增加吸引力。